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 今夏高温天气为何频现?
6月18日白天,中央京津冀等地出现35—38摄氏度高温天气,气象气未来三天,台连九游京津冀及河南、续发夏高现山东等地多高温天气,布高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温预温天
6月18日18时,警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何频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央九游预计6月19日白天,气象气新疆沿天山地区、台连陕西中部和北部、续发夏高现山西南部、布高北京中东部、温预温天天津、警今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辽宁中西部以及广东中西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36摄氏度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为何频频出现?今年夏天会不会出现破纪录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进行了解析。
6月8日以来,我国北方高温天气持续发展。截至6月14日,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6月1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强度有所减弱,范围缩小。6月17日开始,高温天气继续发展,高温中心位于京津冀一带。
北方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分析,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郑志海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同时,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且预计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同时,平均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区域高温过程平均强度也以每10年6.2%的速率增强(相对于1991—2020年平均强度)。
“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表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针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研究员翟建青建议,公众需做好户外出行、生产施工等保障措施。老弱病幼人员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工作场所准备必要的饮料和防暑药品。
- ·广东首批预制菜省级中间尺度宣告
- ·中小学生暑期读书热情高
- ·世界杯激战正酣 校园激情被点燃
- ·第22金!全红婵成功卫冕跳水女子10米台奥运冠军
- ·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
- ·广东经济“半年报”出炉,多项关键指标折射积极变化
-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多地优化景区门票预约制 需弹性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 ·云浮市青年投身“百万万工程”增长会暨青年睁开妄想实施使命联席团聚第五次部份团聚召开
-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新政 优化信息通信行业营商环境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以广州为母港运营 计划2026年底完成交付
- ·打造人居环境 扮靓汉源新城
- ·大饭必备!吃蕉岭冬笋,过鲜味小年
- ·推广种草养鹅 促进青年创业
- ·雅安发现的桃花水母来自玉溪河?
- ·饶平县睁开全域面目整治使命